&esp;&esp;接下来的发展,果然如同苏浮生的预料,从关内道一路打来,势不可挡的陇右道,终于在晋都碰了壁。
&esp;&esp;晋都坚实的城墙,将十万陇右军,挡在城外,陇右军的攻势被迫停止下来。
&esp;&esp;晋都内纷乱的局势,面对此等生死危机,也终于放下芥蒂,开始一致对外。
&esp;&esp;晋都中的晋国守军并不比城外的陇右军少,加上留下的都是晋军精锐,晋都并不像当年的大禹一样,一攻即破。
&esp;&esp;反而是陇右军,在攻城过程中,没有讨到好,吃了好几次亏。
&esp;&esp;但是,陇右军好不容易打到晋国都城下,也并不愿意就此退兵。
&esp;&esp;晋军又不敢轻易出城,两者一时间僵持上,谁也奈何不了谁。
&esp;&esp;宁军中,谢维收到郁宁的来信,也没有掺合晋都的事情,直接带着宁军,开始向晋都西南方向的金州开始进攻。
&esp;&esp;金州已经毗邻山南道,此时山南道中,宁军的盟友剑南道也正在攻打万州等地,谢维此时过去,也正是想趁此机会,将山南道的领地吞下来。
&esp;&esp;山南道是晋国从大禹旧朝手中夺过来的,拿下来后,虽然留有兵力驻守,但是因为山南道地势险要,晋国那时又将兵力主要放在同江南道的战场上,所以留在山南道的兵力并不很多。
&esp;&esp;在剑南道姚氏的冲击下,连失两州之后,如今的山南道刺史又再次对上强敌宁国,更是没有了战斗的信心。
&esp;&esp;虽还没有直接投降,但是山南道的守军,对宁军基本上也是望风而逃。
&esp;&esp;常常谢维带领的军队,还没有走到要攻打的城池,城中的官员和显贵,都已经跑得不见踪影了。
&esp;&esp;所以一路打来,谢维不废吹灰之力,就连收三州。
&esp;&esp;基本上可以说,宁军的行军速度有多快,他们占领城池和领地的速度就有多快。
&esp;&esp;而山南道的百姓们,也如同其他州府百姓一般,面对来袭的宁军,丝毫没有抵抗的态度,基本上宁军所到之地,都受到了热情的迎接。
&esp;&esp;三个月后,山南道除了巴蜀二州,已经尽皆落入宁国和剑南道姚氏的手中。
&esp;&esp;此时,一直同晋都僵持着的陇右道,终于察觉到了不对。
&esp;&esp;晋都内的晋国君臣也知道,一旦宁军拿下巴蜀二州,必定会搬师北回。
&esp;&esp;到时候,要是宁军和陇右道结成联盟,那晋国就真的是再无生机。
&esp;&esp;面对这个情况,晋国丞相崔斯向皇帝谏言,同陇右道议和。
&esp;&esp;“议和!”
&esp;&esp;晋帝林懿不可置信地看着崔斯。
&esp;&esp;崔斯点头道:“是的陛下,为今之计,我们只有同陇右道议和,才有一线生机!”
&esp;&esp;林懿眉头紧锁,他万万没有想到当日自己发动的夺位之争,竟然会留下这么大的后患。
&esp;&esp;如今自己登基不到一年,竟然就要面临着灭国的风险。
&esp;&esp;可是,他知道丞相崔斯的建议说的不错,如果不趁着宁军还在山南道的时候,解决掉城外的陇右军,那么到时候,自己的境遇将会更加危险。
&esp;&esp;半响,林懿终于艰难地点了点头。
&esp;&esp;当日下午,晋国丞相崔斯,悄悄从城楼上,坐吊篮下去,来到了城外陇右道的军营之中。
&esp;&esp;如今占领陇右道势力的领主姓石,名叫石为,是外族人。
&esp;&esp;石家当年降于大禹后,一直镇守在陇右边军中,是个地地道道的军人世家。
&esp;&esp;陇右军因为常年抵抗外敌,也比大禹内其他势力的兵力,更加强盛。
&esp;&esp;所以,虽然陇右军只有十万,但是却能一路打到禹京城下。
&esp;&esp;这次领军的将领是陇右道领主的弟弟,名叫石斧,虽然是个十足的武人,但是却并不莽撞。
&esp;&esp;听到晋国丞相亲自前来之后,他只犹豫了一下,就让手下把人带了进来。
&esp;&esp;崔斯进营之后,看到石斧,脸上立刻绽放了笑容,冲着他拱手道:“见过石将军!”
&esp;&esp;说来,两人曾经都是大禹的臣子,也算是做过同僚,虽然不曾谋过面,但是如今见到对方以礼相待,石斧也扯